一、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 资料准备
- 企业方面,HR需要准备好应聘者及公司的有关资料。这包括提前联系应聘者并提醒其携带简历(及作品,如适用),也可以提前发送电子版简历或者HR自行下载招聘网站上的简历;同时要准备好公司宣传手册等资料。这些资料的准备有助于面试官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背景,也能让应聘者更全面地认识公司。
- 对于应聘者来说,要精心准备自己的简历,确保简历内容清晰、准确、有重点,能够突出自己的技能、经验和成就。如果是应聘技术岗位等需要展示作品的岗位,要提前整理好相关作品。
- 人员安排与职责明确
- HR要充分了解自己在此次面试过程中的职责,明确自己负责哪个环节的面试,例如是初试、复试还是三试,或者在面试中侧重的方面等。同时,要与用人部门共同确定面试小组成员,确保各环节的面试都有合适的人员参与。
- 用人部门和HR需要共同制定职(岗)位说明书,明确需聘岗位的用人标准。这样可以为后续的面试评估提供依据,确保筛选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
- 问题与测试准备
- 根据岗位需求,HR和用人部门要准备好合适的面试题目、笔试题目、情景模拟等内容。例如,对于技术岗可能准备上机测试题目,销售岗准备情景模拟话术演练题目等。并且要估算好每一项的面试时间,以便合理安排面试流程,通知应聘者面试的时候告知其面试时间,让应聘者能够安排出充分的时间进行面试,同时HR或用人部门也可按估算时间安排面试人数,以免应聘者等待时间过长。
- 在面试前,HR可能还会进行初步的简历筛选,从众多简历中挑选出初步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这一过程中,HR会关注应聘者的学历、工作经验、技能等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二、面试中的环节
- 开场与初步了解
- 面试开始时,面试官(通常是HR)会主动向应聘人打招呼,告知自己的姓名和职位,然后阐述面试的环节以及面试小组的职位构成。这有助于缓解应聘者的紧张情绪,让应聘者对面试流程有清晰的了解。
- 接着,面试官可能会让求职者做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主要考察求职者的语言总结和表达能力,求职者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但要注意避免只是简单陈述简历上已有的基本信息,而是要突出自己的亮点,例如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
- 深入询问与考察
- 面试官会围绕“工作”向求职者发问。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询问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学历等基本情况,还会深入了解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例如,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可能会问到每份工作的离职原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以及如何解决等问题;对于应届生,可能会询问在大学期间有没有参加社团活动、是否有个人的职业规划等。
- 除了工作相关的直接问题,面试官还可能通过一些工作内容之外的问题来观察应聘者的性格、情商、沟通水平等。例如,询问求职者的业余爱好,通过其回答来判断其性格特点和团队适应性。
- 部分企业还会有测试环节。技术岗可能进行作品展示介绍、上机测试;销售岗、客服岗等进行情景模拟话术演练;接待岗、秘书岗进行应变能力测试等。这些测试旨在更直观地考察应聘者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能力表现。
- 公司与岗位介绍
- 面试官会向应聘者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营项目、人员架构(不同岗位的办公场所位置)、公司企业文化与发展历程、公司的发展前景与方向等内容。这有助于应聘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在该公司发展。
- 同时,面试官也会详细介绍应聘岗位的情况,如应聘者的职(岗)位说明书、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与基础的规章制度、薪资待遇区间、绩效办法及薪酬结构、是否存在出差、加班和周末如何休息的问题、能获得的培训和未来发展的机会、应聘者直属领导的简单背景介绍等。
三、面试后的评估与决策
- 面试评估
- 面试官(或面试小组)根据面试记录及能力测试结果进行面试评估。他们会对照企业文化和职(岗)位说明书,综合分析判断应聘者的岗位匹配度。在评估过程中,会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性格特点、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能会采用评分制,根据不同的考察点对应聘者进行打分,然后汇总分数来确定应聘者的综合表现。
- 结果通知与决策
- 企业会根据面试评估的结果做出决策,确定是否录用应聘者。如果决定录用,HR会通知应聘者,并告知其后续的入职流程,如需要准备的材料、入职时间等。如果不录用,也会以合适的方式通知应聘者,通常会给予一定的反馈,让应聘者了解自己在面试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正常情况下,企业会在3 - 7天内给出明确的答复,但不同企业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