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务管理 > 电子合同

电子证据有法律效力吗

电子证据逐渐成为人们维权的重要依据,那么电子证据有哪些形式?哪些电子数据能够作为电子证据?如何进行电子证据的存证和取证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电子证据的界定和法律效力。

电子证据的定义

“电子证据”是指能够被作为证据用以证明案件相关事实的电子文件。这些证据基于电子技术生成并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特定的载体中。电子证据的形式包括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电子聊天记录、电子资金划拨、电子合同等。由于其形态的特殊性,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电子数据才能被司法认可。

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

电子证据的出现是社会高度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自2013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电子证据”能够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确立了电子证据的合法地位。然而,电子证据的存证脆弱性和鉴证技术性使其在司法取信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存证的脆弱性

电子证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在一般的网络环境下,电子证据极易被篡改、删除,或者因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这使得司法审查和认定电子证据的难度增加。

鉴证的技术性

由于电子证据存证的脆弱性,对其调取和鉴定时必须依赖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实现。然而,在民事案件中,事后取证并不可行,对未经保全的电子数据进行司法鉴定有极高的技术要求,且取证成本高。

电子证据的保存

鉴于电子证据的脆弱性和鉴证技术性,在民事行为中涉及电子证据的使用时,需要注意对电子证据的保全公证,实现取证行为的前置化,即在电子证据形成时进行数据保全。

数据保全的途径

数据保全一般通过专门的保全平台进行。保全平台通常与公证处及司法鉴定机构相打通,用户可在线提交保全申请后,系统即可进行保全处理并生成受认可的保全证书,保全信息实时同步至司法机构,以确保用户信息、时间和数据不可篡改,从而保障电子证据的司法取信。

电子合同的存证

主流的电子合同平台具有必要的存证技术,能够保障电子合同不被篡改。但在涉及法律纠纷时,电子证据仍需经过公证或司法鉴定才能被司法采信。因此,很多平台会与第三方的电子合同保全中心合作,为用户提供电子合同证据保全公证服务。

更多关于数据保全公证的内容,请参见《电子合同存证与数据保全》。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