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健康险公司。太平洋健康险以“建设一家开放的科技型医疗健康保险公司”为愿景,以客户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支撑,通过科技助力,为健康人群与带病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场景下所需的产品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健康险行业的外部市场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民众健康需求的觉醒,健康险的消费属性正不断被接受。同时,随着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逐渐多元化,消费者对就医环境、就医便捷性、新疗法和新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加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满足客户对个性化的、定制化的健康保障及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
另一方面,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保险行业的生产方式,随着保险客户年轻化、消费习惯线上化,传统保险面对面的营销和服务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购买产品,同时也倾向于接受线上运营服务和健康服务。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看似“稳健”的太平洋健康险为了及时应变、快速迭代,以“建设一家开放的科技型医疗健康保险公司”为愿景,开始了数字化转型。太平洋健康险对这次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内部有个比喻,就是“高速公路上换轮胎”。在公司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有个非目标性的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直到太平洋保险遇到了飞书,开始了“稳健”组织敏捷变革的加速之旅。
战略转型,对太平洋健康险这样带有传统基因的保险公司来说,是个系统的大工程。在太平洋健康险决定引入飞书时,便与飞书的咨询顾问共同瞄准管理痛点,以OKR管理为切入点,打响组织转型第一枪。飞书咨询顾问在公司内组织了 29 场中高层人员的面对面访谈,收集了近 400 份员工调研,摸盘了太平洋健康险的组织现状,为整体组织变革,做出涉及战略、组织、机制、文化的全面规划。
随之,在 OKR 导入初期,太平洋健康险组织了“21 天 OKR 塑形计划”。针对全员,分别设计了多样化的OKR 导入形式,包含针对管理层的 OKR 工作坊、针对推广大使的 OKR 沙盘、OKR评论指导等。在正式启动 OKR 工作法后,全公司自上而下,制定了年度 OKR 并层层分解,且在飞书里面直接 @到人,并在相关人员的 OKR 中找到落实人和协同人。
在 OKR 制定后,管理者会每个季度进行进度跟踪,员工先自我评估达成情况,分析成功的关键和没有实现的原因,以及下阶段的安排;管理者会帮助一起分析,对季度的达成情况给出进度和质量评价,再请员工确认。如果中间有些OKR的情况发生变化,也可以进行调整,再重新对齐。在完成上一季度的OKR跟踪后,太平洋健康险会再着手制定下一个周期的 OKR 。随着业务目标的不断清晰,企业全员逐步实现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OKR 让团队在合作过程中,更加聚焦目标,更加关注协同。通过OKR,将以前模糊的要求和接受,变成了聚焦和承诺,协同也变得更加紧密,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关键结果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谁来做。
由于健康险公司正处于探索全新业务模式关键时期,之前高层具有一定转型意识和认知,但大多员工对于公司战略方向的认知相对较为不清晰。现在,在全员会上,董事长主动用OKR做战略目标的宣贯,明确未来产品、渠道、客群目标及关键路径。在董事长的 OKR 介绍后,84% 的员工表示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有信心。
战略变革下,组织面临的问题都是新的,需要动员每个员工跟一号位一样思考。太平洋健康险董事长曾在会上说,“现在的创新更多是自上而下的,严格意义上是伪创新。我们鼓励更多员工自下而上,迸发出真正的创新力。”以前太平洋健康险的不论部门业绩好坏,部门内总有拿 A 的员工,但在采用 OKR 后,更鼓励突破与创新。如果整体团队只是躺在势能上,没有突破,也不会有高绩效。
所以在员工评估上,太平洋健康险采用了和飞书OKR 全面打通的飞书绩效,可以将员工的工作总结跟 OKR 挂钩,还能承载员工自评,360° 环评等信息。飞书绩效的多维视角,让太平洋健康险的管理者不用再担心360° 环评会出现“老好人主义”。
飞书绩效的智能辅助,还会自动提示评估人“手松手紧”,提升评估可信度。管理者基于充分的信息,做客观、合理的决策,在飞书OKR+飞书绩效双重组合下,绩优者和绩差者都被识别出来,绩效结果有了明显且准确的区分度。在飞书的全新视角加持下,帮助太平洋健康险发现了很多管理细节。正如副总经理周斌总所说的:“我们会举行校准会, 通过飞书绩效让管理者看到每个员工各个维度的评价数据。表面上看是一场绩效校准会,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小型的人才盘点,同时也在激发绩效管理的初心。”
周斌总分享了对工具价值的公式:工具对组织的提升=工具的先进性 × 员工使用深度。而这,来源于在启动飞书之后,太平洋健康险的员工经历了从一开始的“要我用”,快速转变成为“我要用”的过程。比如说,飞书云文档的评论、点赞、阅读都会反馈到原作者,让创作者知道自己的内容被多少人、什么人关注过,每一个点赞都是激励。在这个过程中,飞书放大了优秀员工在组织里的影响力。现在平均每天有 70 多人创作 120 多个云文档,每天有 430 多人查看云文档。
再比如,以前太平洋健康险的紧急发布是走纸质审批,需要找领导签字,审批效率低下。特别是在远程或居家的情况下,纸质审批流程更无法实现,只能用邮件流转,但又存在无法量化和归档的问题。在引入了飞书,不到半天时间就开发出了新的审批流程,实现了审批线上化,将审批平均时效大大缩短了。后续,太平洋健康险也将基于飞书,打造一站式的审批流程集成平台,让办公只需要打开一个飞书即可,全面提升工作的便捷度。
飞书已经成为太平洋健康险员工再也离不开的办公必需品。作为一个企业工具,飞书不是一个单纯的即时通讯工具,也不是一个考勤管理的应用,而是一套融合了敏捷组织先进理念的企业工具。且飞书把敏捷组织的最佳实践落到了工具里,降低了每个人因为能力差异造成的门槛,通过先进工具,把高效、直接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变成太平洋健康险组织的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