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3:32:56
6阅读
导语:
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实践专家吴树贵新作《供应链思维:链性、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简称《供应链思维》)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书从如下章节对供应链、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做了系统性的阐述与剖析:无所不在的供应链、供应链与中国经济、供应链的重新定义、供应链的七大“链性”,交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用供应链统筹数字化转型、数字系统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路径、供应链思维下的企业战略和数字生态。
《供应链思维》是一本将供应链思维上升到企业顶层设计高度的战略规划与数字化转型辅导书。笔者在阅读时做了逐章拆解,精炼的章节核心,梳理章节脉络,并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做系列发布,做您阅读路上的同行者,共赴一场供应链思维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认知之旅。
读书笔记8:供应链思维下的企业战略与数字生态
一、章节内容概要
本章以供应链思维为核心,探讨其在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和数字生态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传统企业管理理论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时存在局限性,供应链思维为企业管理提供新视角。企业战略应服务于“盈利且可持续”的终极目标,供应链思维有助于把握环境变化,进行战略动态管理。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解析供应链管理、数字赋能、风险应对三大核心竞争力,并以腾讯、阿里、华为为例,阐明数字生态圈与供应链的融合策略,强调企业应打造需求和数据双引擎驱动的数字供应链。
二、重点内容解析
(一)供应链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终极目标的界定:企业的终极目标是“盈利且可持续”,这一目标需以依法经营、尊崇ESG管理、绿色经营为前提。上市、进入世界500强等是阶段性目标,最终需服务于终极目标。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均围绕此目标展开。
供应链视角下的战略环境: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企业战略环境已从单一企业内部扩展至供应链运行。供应链是企业生存的客观环境,具有“供应链外无企业”的特性。传统企业战略理论因聚焦企业本位,在应对供应链时代的环境变化时存在“大处不够大”的局限。
供应链思维对战略的引领:供应链思维能帮助企业构建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全图,“七大链性”是分析环境的着眼点。以供应链思维引领战略,可动态监控供应链运行,为战略调整提供定位与解决方案,且需数字供应链支撑。
(二)供应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局限:德鲁克“企业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的观点存在漏洞,企业真正目的是创造价值。迈克尔・波特“竞争五力模型”等传统理论,在供应链时代聚焦企业自身,未充分考虑供应链协同对竞争力的影响。
供应链时代的核心竞争力重构:“真正的竞争在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是对竞争优势构建的隐喻,竞争实质仍在企业间,但优势构建聚焦于构建、运行、管理供应链的三种能力、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的能力、防范应对供应链风险的能力。
企业生态圈与供应链的协同:企业生态圈是利益攸关方的价值平台,供应链是其中纽带,以价值创造为连接原则。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需经营好生态圈,生态圈成员可为供应链潜在伙伴,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三)供应链与企业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圈的本质与驱动力:数字生态圈是企业生态圈的虚拟空间,驱动力是商业利益,数字技术起赋能支撑作用。其特点是圈内套圈、层层延展,企业加入或自建需明确目标。
典型企业数字生态案例:腾讯“连接一切”,依托社交平台构建生态;阿里以电商为核心,覆盖全业务链条;华为凭借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其MetaERP值得期待。这些案例体现了不同企业在数字生态建设上的路径与特点。
数字供应链的特殊性:数字供应链是企业自建的目标导向明确的数字生态圈,依赖先进技术平台,对成员有准入门槛。相比一般数字生态圈,其数据完整性、监管要求更高,散点式沟通工具的使用会导致数据缺失与监管盲区,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
三、启示与思考
(一)华为MetaERP的开发优势
华为凭借自身“链主”实践经验、深厚的数字技术积累以及成熟的项目管控能力,在开发MetaERP系统时具备独特优势。这启示企业:数字系统建设需要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企业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淀是关键,同时需注重需求清晰表达与开发过程管控。
(二)腾讯与阿里的数字生态差异
腾讯以社交为核心拓展生态,阿里聚焦电商构建商业闭环,二者路径不同但均重视用户体验与生态协作。这表明企业应依据自身核心业务特点打造数字生态,开放赋能与技术创新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差异化的生态建设路径。
(三)即时通信工具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隐患
企业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供应链沟通,会导致数据散落、监管缺失等问题。例如采购项目数据难以归集影响供应商评估,销售数据缺失制约市场分析。这提醒企业:数字化工具的选择需服务于供应链整体数据管理与监管需求,避免因工具便捷性忽视数据完整性与系统性。
(四)中小企业的供应链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可聚焦细分市场,借助第三方平台融入优质供应链生态,利用SaaS模式实现基础数字化管理。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时,可优先提升某一环节的专业化能力,如精细化采购或敏捷物流,通过与供应链伙伴协同弥补自身资源不足,逐步形成差异化优势。
(五)数字生态建设中的数据治理
企业数字生态建设的核心是数据治理。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归集机制,避免散点数据导致的“数据孤岛”。例如在供应链各环节设置数据采集节点,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真实可信,为AI应用开发和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实现数据资源化的价值转化。
(六)供应链思维与ESG管理的融合
ESG 管理是“盈利且可持续”目标的内在要求。供应链思维下,企业需将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延伸至供应链全链条,如选择环保供应商、推动绿色物流、确保供应链透明。这不仅能提升企业社会价值,还可增强供应链韧性,降低运营风险,形成ESG与供应链竞争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围绕供应链思维,深入剖析了其与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及数字生态的关系。供应链已成为企业战略制定的核心环境,重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维度,同时驱动着数字生态的形成与发展。企业需以供应链思维为引领,明确 “盈利且可持续” 的终极目标,在数字时代打造需求与数据双引擎驱动的数字供应链。实践中,要避免传统理论局限,注重业务与技术融合,加强数据治理与生态协作,在供应链与数字化重叠的时代,通过供应链思维的深度应用,实现企业战略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思维不仅是一种管理视角,更是企业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赢得竞争的核心方法论,需贯穿于战略制定、竞争力培育与数字生态构建的全过程。
【拓展阅读】
商务咨询
运营咨询
电话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