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即时通迅 谛听即时通讯云 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与归责机制

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与归责机制

2023-09-11 16:19 浏览量 浏览量:218

文章来源 公众号雷克世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由人工智能引起的侵害和侵权事件也层出不穷,既有因交通、生产事故引发的人身财产伤害,也有因智能系统故障引发的财产利益贬损。

 

人工智能侵权案件与传统侵权案件有所不同,引发损害和风险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这些侵权的归责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传统侵权法规定,制造商和销售商是主要责任主体,但是在人工智能情景下,还应当明确开发者的安全注意义务,建立新的人工智能侵权责任机制,能更好地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种人工智能侵权归责的观点

 

人工智能工具论——由使用者承担责任。这种观点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尚不具备自主意识,其行为是在人类授意下做出的,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工具,因此人工智能侵权应由使用该工具的人来承担责任。使用者是人工智能程序和设备的控制者,也是受益者,人工智能引发的侵权风险是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引起的,让受益者承担由其控制的工具引发的侵权责任是公平合理的。

 

人工智能产品论——由生产者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或要求,生产者、销售者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人工智能通常是一种产品,除了个别由于使用者或者第三人故意引起的侵权以外,大多数人工智能侵权是由于产品存在缺陷造成的。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缺陷,既难以理解也难以发现,且难以举证,所以应当由生产者承担产品责任,销售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人工智能动物论——由管理者承担责任。由于人工智能尚不具备自主意识,其行为又与一般工具不同,不完全受人类控制,这与饲养的动物颇为相似,动物可能在有人类授意下实施侵权,也可能在无人类授意下发生侵权。尽管古代立法中有让动物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但现代立法不再将动物视作法律主体,因此动物的侵权行为应由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借鉴动物侵权法律规定,人工智能侵权也应由对其负有管理义务的人承担。

 

人工智能主体论——由人工智能承担责任。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拥有智能,不但可以做出行为,而且能够自主做出分析判断,同时拥有比人类更加强大的数据收集、记忆和计算能力。法律可以将自然人以外的实体规定为法律主体,例如法人,对于人工智能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而且,已经有一些国家赋予或正在考虑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如沙特的索菲亚机器人已获公民资格。如果人工智能成为法律主体,则应当承担其侵权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Title
x
咨询留言
请填写以下信息,方便与您取得联系,已开启隐私保护

提交
x
企业认领

姓名:

电话:

验证码:

职务:

邮箱:

提交
x
图形验证码
填写图形验证码发送短信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