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公司是一种专门从事高级人才招聘服务的中介机构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尤其是那些需要招聘高端人才的企业。猎头公司的服务范围广泛,涵盖了金融、IT、医疗、法律等各个行业和领域。 从本质上讲,猎头公司是企业与高端人才之间的桥梁。它们不仅要了解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需求和文化特点,还要深入挖掘市场上潜在的高端人才资源,并通过专业的评估和筛选,为企业推荐最符合需求的人才。 例如,一家新兴的科技公司计划拓展海外市场,需要招聘一位具有丰富国际业务经验和领导能力的高管。这时,猎头公司就会发挥其专业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寻找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帮助企业解决高端人才招聘的难题。
猎头的含义
“猎头”一词源于英文“Head hunting” ,从字面含意是猎取人头之意,即猎取人头脑中的智慧、知识等行为。而现今猎头已有多方面的含义。 猎头的“猎”,意味着捕猎、搜寻、抓住。猎头的“头”,一是指头脑,代表智慧、能力、专利、专业知识;二是指头领,一个团体的头目,引伸为一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企业的经营者。“猎”与“头”合在一起,就是指专门为他人(客户)搜寻、捕获具有专业技能或高层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 从广义上讲,猎头是指搜寻并猎取人才的行业;从狭义上讲,是指搜寻并猎取人才的个体或行为。准确地说,就是把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按照用人单位的条件,为其在市场上进行搜寻、猎取人才的行为,称之为猎头。 比如,在互联网行业迅速发展的时期,猎头们积极寻找具有创新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为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提供了关键的人才支持。
猎头公司的运作模式
目前,猎头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经营模式 :
- KA(大客户模式) :这是最传统的猎头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组建团队,消化掉客户的所有职位。其逻辑是先开发客户,拿到职位需求,再根据需求寻找候选人,是从客户端开始到找到候选人结束的线性流程。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客户开发压力不大,客户稳定。但问题在于可能遇到不熟悉的岗位,且未形成闭环,顾问的客户开发和客户管理能力可能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对数据库的依赖性较强。
- PS模式(Proactive Specialization主动专注) :从候选人端开始,顾问入职后确定某个职能方向,寻找200名左右正在看机会的中高端管理人员,详细记录其情况,然后为其寻找适合的岗位。这种模式要求顾问有良好的销售能力,平均职位产值较高,且非常专注,但往往没有大客户,可能不会做Mapping,视野相对较窄。
- MPC模式(Most Placeable Candidate) :这种模式适合候选人稀缺的领域,如AI、大数据等。顾问先找到愿意考虑机会的候选人,再去找职位。这种模式要求顾问善于钻研,敢于和高管沟通,寻找客户不能通过HR,直接联系Line Manager更有效。
猎头行业的发展历程
猎头行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 “猎头”这个词是舶来品,其源头是二战时美国的“阿尔索斯计划”,该计划搜捕纳粹德国科学家。二战后,伴随全球化高级人才争夺和高级人力资源服务需求量猛增,猎头公司开始迅猛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60年代,众多的美国猎头公司通过重组、并购和联合,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行业)体系,建立了完全的产业规范。 猎头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外资一起引入中国市场。1992年,沈阳维用科技公司成立的“猎头部”,这是我国猎头行业的开端。此后,中国猎头行业经历了初期探索、发展、扩张等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猎头公司不断学习国际经验,运作逐渐规范,与国际猎头公司的差距慢慢缩小。 然而,中国猎头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较低,与高端人才接触难度大,导致行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等。
知名的猎头公司举例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猎头公司 :
- 光辉国际(Korn/Ferry)、海德思哲(Heidrick&Struggles)、亿康先达(Egon Zehnder)、史宾沙(Spencer Stuart)、罗盛(Russell Reynolds),这5家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全球TOP猎头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主要服务世界500强公司,收费较高,多为预付费模式。
- 伯乐(BóLè)、米高蒲志(Michael Page)、华德士(Robert Walters)、瀚纳仕(Hays)、万宝盛华(Manpower)、任仕达(Randstand)等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在中国的分支,客户主要为外资企业及国内较大的上市公司,收费方式有预付费和后付费两种。
- 国内大型猎头公司如科瑞国际、大瀚、锐仕方达、嘉驰、CGL等,全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收费方式以后付费为主,产品多元化。
- 在某一细分领域或地域比较突出的国内猎头公司,如铜雀、展动力、对点、顶才等,聚焦于几个细分行业,在全国布局,年产值在5000万以上。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