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素材设计 兔展 企​业营销数字化升级,如何从0到1

企​业营销数字化升级,如何从0到1

2023-09-14 11:53 浏览量 浏览量:352

当下,“企业营销数字化”“私域流量”的概念,炙手可热。在很多企业开始考虑营销数字化的命题时,往往都会“一头包”:传统企业营销数字化,到底靠不靠谱?是不是坚守原有营销方式更稳妥?营销内容、数据积累、渠道梳理,先做什么?数字化尝试,是直接先搭建完善的系统,还是从单点切入低成本开始?如何确保低成本开启,但同时实现有效尝试?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营销数字化工具和系统,我该买哪个?如何把握数字化投入投产比?私域流量的概念边界到底是什么?抖音短视频,算不算“私域”?

……

总结来说,不少企业都会感觉“无从下手”。

而坦白讲,以上问题,我们也并不能在一篇文章中做出全面说明。今次,兔展从传统企业做营销数字化的前提条件、先天优势、投产比控制等几个问题上,与大家一起做一些探讨。

1、先别急着做所谓的“营销升级”

不少企业客户非常关注新营销方法论和工具,在接触新的概念和工具时,也特别乐意即刻尝试。

但不少企业也发现,自己在组织准备、执行等上都没有问题,各种炫酷的工具也用了,甚至有不少直接照搬同行百试不爽的成功案例,却依然,难以避免数字化失败、效果不佳的局面。

会出现这种情况,本质上是很多企业,没有将营销升级之前的一些根本问题解决好,只单单考虑如何用营销工具和策略,去扩大宣传。

从营销策略的基础理论—4P理论说起,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等,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控制因素。但现在很多企业考虑“营销”,仅仅考虑了“宣传”这个因素,忽略了其他三个重要因素。这种状态下,“营销数字化”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兔展建议,在“升级”之前,企业营销决策人在回答清楚以下问题:

是否能清晰定义营销相关产品/服务的目标客户群?

我的产品或服务本身,对客户,是否具备独特性价值?

产品服务的价值,在潜客或客户或核心客户群中,是否已得到了初步验证?

是否已经有相对成熟的、触达客户的渠道?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否符合目标客户群的心理预期?

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后,输出的组合营销策略,相对可减少一些“升级尝试失败”的情况。

2、传统企业做营销数字化,有哪些优势?

我们发现,很多传统企业,在做线下生意时,线下业务流程(sop)设计得非常精细化。譬如,走进一家健身房、美容院、美发店,普通店员、收银员、店长,各种服务或销售角色,有N种套路让你体验、升级、办会员、充值、提升消费频率……

但同样是这些企业,在做线上化时,非常粗放,流于表面,很宽泛。“一到线上,就不记得生意了,不记得要如何用线上化的方式,去拆解生意的每一个要点和流程了”。

传统企业,对“生意”的敏感度和精细化掌握程度,是很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这是传统企业的优势之一。

优势之二,渠道。不要以为,“线上”就意味着“免费流量”。相反,随着新兴互联网的发展,每一个线上流量,都明码标价,且单价不菲。

而不少传统企业所掌握的线下渠道,训练有素、有着专业影响力的员工;在闹市、商业区,有着巨大人流量的门店;大量出货的实体产品……等等,都是可以迅速数字化的,真真实实的高价值流量。

优势之三,产品或品牌。传统企业拥有着比新兴互联网企业更长久的品牌经营和积累,一旦数字化,历史积淀的品牌价值、客户基础,极容易在短时间内瞬间被量化,吸引大波线上流量。

综上,传统企业对“生意”的精通,对渠道的掌控,品牌的积累,都是数字化的优势。具备以上优势的传统企业,在数字化时,需要充分转化和应用这些优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数字化过程中,如何选择营销工具/系统?

虽然,不少创新型的企业,早在前两年就将营销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作为市场、运营、IT部门的重要命题,也确实有不少企业在相关实践中,获得了好的回报。

但失败的实践,并不比成功的实践少。

很多企业也发现:工具和系统,并没有那么神奇,甚至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手段好使。

以上现象的根源在于,“营销”本身很复杂,而“企业”也不简单,两个复杂的因子交织,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那么,如何恰当看待营销工具之于企业的作用?

我们认为,营销工具作为业务系统,要有效执行,需要围绕之,建立对应的业务运作流程与组织形态,才会逐步产生价值。与企业组织、业务形态不匹配的营销工具,并不会带来好的效果,反倒带来负担。

举例说明,一家企业要采购SCRM系统,则先应该想清楚,业务层面,是否有真正的用户精细化运营的需求,且是否有能力组织相应的内外部营销运营能力,承担起用户生命周期运营、精准分群运营、固化与非固化的活动运营等一系列运营体系工作。

如若不然,则,可能一套上百万的系统,还不如一个免费的抽奖营销工具,对企业更有效。

4、“私域”是否每个企业都需要?

积累自己的客户资产,的确每个企业都需要。

但如果综合投产比,可以更理性来看待这个问题。

做私域,一定是一件有投入的事情,系统投入、团队投入、活动运营成本投入等。

企业需要想清楚,我是否明白了做这件事情,需要投入多大成本;以及,若我投入相应成本,以当前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是否能保证赚得回来。

很多企业在前半个问题上,往往就欠缺考虑,误以为,“私域”不过是几千元买个工具,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坐等粉丝猛涨、营收上升的事情。但显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后半个问题,投入做私域后,是否能赚回来,本质上是要回答,企业能够从每个客户身上赚回多少钱的事儿。简单来说,客单价高、毛利高、复购频率高的产品/服务,相对更适合做私域流量的运营。 因为企业投入在这件事情上的钱,均摊到每个客户身上,还能算得过来账。

当然,符合以上“三高”特征,是否便一定能做成功,也未尽然。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客户,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无数新的、旧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的精力分散在很多个点。大量的品牌想要将一个客户拉入自己的私域,在“私域争夺战”中,有一些品牌天然具备竞争优势,比如,某些天然适合与客户频繁制造有趣互动的品牌—智能穿戴类产品,某些更易于或善于打造更好场景营销体验的品牌—美妆类产品、客户体验与产品购买链路更短的品牌—医美产品,等等。

因而,是否要做私域,如何更好地做好私域投入,与多种因素相关。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梳理后,再做决策。

Title
x
咨询留言
请填写以下信息,方便与您取得联系,已开启隐私保护

提交
x
企业认领

姓名:

电话:

验证码:

职务:

邮箱:

提交
x
图形验证码
填写图形验证码发送短信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