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人力资源 > 在线面试

公务员面试难还是笔试难

一、公务员面试难度分析

公务员面试具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体现在多个方面。
面试

(一)竞争压力方面 虽然面试的竞争比例相对笔试较小,通常是岗位招录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按照1:3或者其他类似比例,比如部分地区根据招录人数不同还有2:1、5:1等比例。但能进入面试的都是经过笔试筛选的佼佼者,这意味着竞争对手的整体素质较高,水平较为接近,竞争依然十分激烈。例如在一些热门岗位的面试中,分数差距可能非常小,一分之差就可能决定能否被录用。

(二)考查能力的多样性方面 公务员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 综合分析能力:在综合分析题中,考生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政策法规、名言警句等进行深入剖析,如对“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并称作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影响着国人的生活,外国人对此十分羡慕。请问你怎么看?”这样的问题,考生要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意义、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不仅要分析问题寻找原因,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像一篇小型的申论,要求考生思维敏锐、严密,能够系统、全面、准确地分析事物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 应变能力:情景应变题考验考生面对意外事件等压力时的反应能力。例如“你跟两个同事一起下基层检察,临行前基层人员给你们每人一个红包,另外两名同事已经收了,你怎么办?”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这种突发且可能涉及职业道德的情况时,能迅速做出合适反应,保证情绪稳定,举止有度,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并且考虑周到细致,方法合理有效,还要能敏锐把握事件的潜在影响,有序应对突发情况。
  •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人际关系题涉及处理冲突、建立关系、说服与影响他人、团队合作与协调、倾听与沟通等能力。像“甲每次都把鸡蛋分给乙吃,有一次甲把鸡蛋分给了丙,乙大怒,与甲绝交。你怎么看?”这需要考生对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情况有深刻理解,并能提出合理的应对方式。
  • 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角色和任务,预先系统地安排工作,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如“4月23日,某省为期五个月的第十一届读书节拉开帷幕。A局为推动全局人员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打造‘书香机关’,局领导要求抓紧策划相关具体活动。假如由你负责拿出活动方案,请你谈一谈你的工作思路。”这考查考生统筹安排工作、组织调配人财物以及协调利益主体间关系等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面试是通过口头表达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多考生虽然心里有想法,但在紧张的面试环境下可能会出现表达不顺畅、逻辑混乱等问题。

(三)心理压力方面 面试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较大。面试是面对面与考官进行交流,考场氛围严肃,考生处于被审视的状态。而且,面试成绩往往当场不能知晓,这种不确定性会给考生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同时,在面试中如果出现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考生的发挥,导致表达不自然、思维不敏捷等问题,进一步影响面试成绩。

二、公务员笔试难度分析

公务员笔试同样存在诸多难点。

(一)竞争激烈程度方面 公务员笔试的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极为激烈。例如国考,2024年吸引了全球超过225.2万优秀人才参与,比2023年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增加了72.7万,弃考人数达到78万人,但总招录计划只有39591人,考录比为57:1。在一些热门岗位,竞争比例更是惊人,像2021年江西省考甚至出现一个2500+:1的竞争岗位。如此庞大的报考基数和激烈的竞争比例,使得考生想要在笔试中脱颖而出变得十分困难。

(二)知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方面

  • 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包含多个板块,如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这些板块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文化,从数学运算到逻辑推理等。而且每个板块的考点众多,内容繁杂,例如数量关系中包含各种数学题型,像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等,需要考生掌握大量的解题技巧。同时,题量也比较大,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想要做对更多的题目是很有挑战性的,很多考生往往考试结束还有很多题做不完。
  • 申论:申论主要是主观题,有点类似高中阅读理解及作文的升级版。它要求考生对给定的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申论的材料内容通常涉及社会热点、政策法规、民生问题等多个领域,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写出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并非易事,不仅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

(三)备考时间和精力方面 由于笔试考查内容广泛,考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要系统地学习行测和申论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积累素材等。例如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笔试阶段的复习,很多考生也许需要花上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考生的毅力和学习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三、公务员面试与笔试难度对比

公务员面试和笔试的难度难以简单地进行直接对比,二者在不同维度上各有其难点。

(一)从竞争比例看 笔试的竞争比例远远大于面试。笔试只要符合岗位设定要求的人均可参加,报考基数庞大,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例如国考的考录比可达几十比一甚至更高,而面试通常是按照一定比例从笔试合格者中选取,竞争比例相对较小,如常见的1:3或1:5等。但这并不意味着面试就容易,因为能进入面试的都是经过笔试筛选的,整体素质较高,竞争仍然很激烈,只是在人数规模上相对笔试的竞争小一些。

(二)从考查内容和形式看

  • 笔试:是通过书面作答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行测以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考查内容广泛且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解题速度;申论以主观题为主,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和综合分析等能力。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题目,并且答案相对固定,有明确的评分标准。
  • 面试: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面试题型多样,包括综合分析、情景应变、人际关系、组织管理等多种类型,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思考并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面试不仅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并且在表达上更加灵活,没有固定的答案模式,考官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

(三)从备考时间和备考策略看

  • 笔试:备考时间相对较长,可以提前规划。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进度,系统地学习各个知识点,进行大量的练习。例如,对于行测可以分模块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对于申论可以多读多写,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能力。
  • 面试:备考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在笔试成绩公布后一个月左右进行面试。这就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面试能力,需要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等。面试备考更多地需要进行模拟练习,锻炼自己在实际面试场景中的表现能力。

四、公务员考试面试和笔试的难点剖析

(一)面试的难点剖析

  • 心理压力的挑战:面试考场的氛围严肃,考生要面对多位考官的审视,这种环境容易让考生产生紧张情绪。一旦紧张,可能会影响考生的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流畅性以及仪态举止。例如,有的考生在平时侃侃而谈,但在面试时由于紧张可能会出现大脑空白、说话结巴等情况。而且面试结果的不确定性也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在等待成绩公布的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 能力的全面考查:面试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是多方面的。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外,还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考生需要在团队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 答题的灵活性要求:面试题目的答案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回答。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思维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和考场实际情况,迅速组织语言,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一些开放性的综合分析题,考生需要在短时间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给出有深度和创新性的回答。

(二)笔试的难点剖析

  • 题量与时间的矛盾:无论是行测还是申论,都存在题量较大而考试时间有限的问题。在行测中,由于包含多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一定数量的题目,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作答,这就要求考生具备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解题速度。例如,在120分钟内要完成135道左右的行测题目,平均每道题的作答时间不到一分钟,这对考生的压力很大。在申论中,虽然题目数量相对较少,但阅读材料和作答的时间也比较紧张,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并进行有条理的作答。
  • 知识体系的庞大复杂:笔试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法律、科技等多个领域。考生需要建立起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例如行测中的常识判断部分,几乎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考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应对这部分题目;申论则要求考生对社会热点、政策法规等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 竞争压力导致的分数线提升:由于报考人数众多,竞争激烈,这就导致笔试的分数线不断提高。为了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生不仅要达到合格分数线,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分数。例如在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中,考生的行测和申论总分需要达到140分甚至更高才有机会进入面试,这对考生的备考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不同人对公务员面试和笔试难度的看法

不同的人对公务员面试和笔试的难度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优势、经验和备考情况等因素。

(一)认为笔试更难的观点

  • 备考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一些考生认为笔试更难,是因为笔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从知识的学习、积累到大量的练习,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例如为了准备行测中的数量关系部分,考生可能需要花费数周时间学习各种数学公式和解题技巧,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提高。而申论的备考也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写作练习以及素材积累。相比之下,面试的备考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笔试成绩公布后才开始集中准备,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
  •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笔试涵盖的知识面广且深,像行测中的不同模块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考生全面掌握。例如常识判断部分可能会考查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等;数量关系部分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申论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求较高,需要考生能够深入剖析社会现象,提出有见地的观点并进行有条理的论述。对于一些知识储备不足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考生来说,笔试的难度较大。
  • 考试形式的客观性:笔试是通过书面作答,答案相对固定,评分标准较为客观。这就要求考生的答案必须准确无误,特别是在行测的选择题中,一个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失分。而申论虽然是主观题,但也有明确的评分要点,考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作答。这种客观性使得考生在笔试中的容错率较低,增加了考试的难度。

(二)认为面试更难的观点

  • 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部分考生觉得面试更难,是因为面试对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一些考生可能书面表达能力较强,但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面试中难以将自己的想法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例如在回答综合分析题时,虽然心里有很多想法,但由于紧张或者表达习惯问题,可能会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情况。而且面试要求考生的表达要有逻辑性、条理性,这对于不擅长口语表达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现场应变能力的考验:面试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例如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可能会遇到其他考生的观点与自己完全相反,或者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如时间分配不合理等,这就需要考生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积极应对这些情况。对于一些应变能力较差的考生来说,面试的这种不确定性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觉得面试难度较大。
  • 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考生认为面试不像笔试那样纯粹和公平。在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可能已经提前熟知了考生的学历、身份背景等信息,这可能会对考官的评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用人单位倾向于在面试环节录取一名具有特定专业背景或者性别要求的考生,那么其他考生可能会在面试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主观因素的存在让部分考生觉得面试的难度较大。

声明:本文网友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鲸选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